close

  我很喜愛吃土豆仁,很幸運的,丈母娘每年都會種點土豆供自家吃。我家每年幾次燉土豆排骨湯和土豆豬腳湯,其土豆仁泰半來自丈母娘的辛勤耕耘;丈母娘有時候也會炒點土豆仁給家人當零嘴,她炒的土豆仁品質不太穩定,但不管火候如何,我都很喜歡吃,那種親切的味道,市場上買不到。


  有時候吃著吃著,總會說:「找一天我自己炒,必定更好吃。」老婆在旁冷冷回話:「你已經說過好多年,也沒看你炒出半粒!」


  幾個月前,朋友送來一包曬乾的生土豆仁,老婆想用來燉豬腳,我趕忙阻擋:「別忙別忙,妳暫且放在冰箱,過些日子我炒土豆仁。」她賞我兩粒白眼,不相信我會當真,但還是立即存到冰箱裡。


  好幾次我烘焙咖啡豆,隨口說:「烘豆器烘土豆也許不錯。」其實我沒真正想烘土豆,老婆免不了又冷笑三聲。不料,好朋友李牧師前幾天運用咖啡烘焙機Hottop烘土豆,聽說很成功,他好得意神氣!是可忍孰不可忍,竟然讓他美事在先,看來我必須行動了。


  我構想烘豆的器材不是烘豆機,而是傳統方式,拿鹽巴摻著土豆,在鍋子裡炒。回想四十幾年前,我還是個小孩子,隨著父親逛市場,曾看到店家炒土豆,那個鍋子好大,土豆摻拌著的不是鹽巴,而是砂粒。


  我當然不會用砂子來炒土豆。前天在賣場買鮮奶,想起要炒土豆,順便選購鹽巴,卻買不到心目中那種砂糖般顆粒的食鹽,只買到精鹽,我想精鹽炒土豆恐怕會讓土豆偏鹹。


  今天放假,中午特別到傳統市場買鹽,還是買不到想像中的鹽,只買了顆粒很粗的粗鹽。粗鹽很便宜,一斤七元,我買了十元(精鹽一包一斤十五元)。


  吃過中飯,開始炒土豆。我把生土豆均分為兩份,這樣我可以玩兩次,如果第一鍋失敗,還有改善的機會。


  第一鍋,鹽巴稍微加熱,土豆就放進去了。火勢不敢開太大,中小火慢炒,偶然還蓋著鍋蓋保持溫度。過程先傳出燉煮土豆湯的味道,接著聽到輕微爆音,然後土豆的熟香出來了。大約炒了二十分鐘,取豆試吃,沒有印象中的香脆感,但已微微有極淺的焦熟味,我感覺可以停火了,我想土豆冷熱的口感必然不同,先停火出豆再說。這時發現鹽巴顆粒太大,很難用照片中那支有孔的杓子將土豆與鹽巴分開,老婆立刻過來幫忙。這批豆冷卻以後試吃,火候與口感還算成功,但香氣比較薄弱,嘗起來也有很淡的焦苦味,依據烘焙咖啡豆的經驗告訴我,這是火力太小、時間太長所致。


  第二鍋,鹽巴還沒冷卻,我就把生土豆放進去,溫度很明確比第一鍋放豆的時候高。我把火力放大,鍋杓攪拌幾下以後就蓋鍋蓋持溫,大約一分鐘又掀蓋翻炒,反覆進行。這一鍋「燉煮土豆湯」的味道和爆音同時出現,爆音比較密集也比較大聲。大概十五分鐘,豆皮的顏色轉紅,取豆試吃,判斷可以關火出豆了,老婆又過來幫忙。


  冷卻後試吃,第二鍋果然比第一鍋好。





  心得一:每個成功(炒豆)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如果沒有老婆大人的激勵、嘲諷、白眼和幫忙,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心得二:烘焙咖啡的經驗可以和炒土豆相通。照片中的鍋子和杓子,正是我六年前炒咖啡豆的器具。後來陸續用過撈網、洞洞鍋、白鐵水杓、土砲等等,這些烘豆經驗,讓我第一次炒土豆就沒有失敗。


  心得三:今天的成品,香氣和甜度不是很飽滿,想必是生土豆冰存太久的緣故。可見這和咖啡豆也是相同的道理,生豆越新鮮,熟豆的表現會更好。


  心得四:下一次炒豆子,使用精鹽拌炒也許會更好。我原先擔憂精鹽炒豆會偏鹹,事實上今天用粗鹽炒豆,鹹度不足。


 


  順便秀一下我的咖啡烘焙器具。最近嫌土砲烘豆太麻煩,又重新啟用洞洞鍋,看那黝黑的鍋內壁,就可以體會這洞洞鍋對我家人的「汗馬功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n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