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設新化老街咖啡以來,有機會間接或直接參與新化的文史考據,在欠缺文字與圖片佐證的時候,我總遺憾嘆息:「如果回到二十年前,很多耆老健在,透過他們的回憶口述,必然能把事情梳理清楚!」

  其實這不盡然,因為人的記憶沒有想像中可靠。以自己為例,我記得大約國小二年級的時候,聽到同學傳述菜市場被火燒燬,而且後來還隨著一位「徐木津」同學去看他媽媽在災後重新整修的攤位。推算我國小二年級,應是民國五十二年到五十三年間,所以我經常敘說:「民國五十二年或五十三年,新化菜市場曾經發生火災…。」

  去年被推選為新化地區報「大目降·新化ing」總編輯之後,便尋思新化菜市場火災應是一個很好的報導題材。今年初,資深記者曾柏榮先生來店閒聊,我向他請益此事,很幸運獲得他提供珍貴照片,照片背面明確標註「54.4.18」,也就是說,火災發生於民國五十四年四月十八日,我的記憶顯然偏差了!

  民國五十四年!而今年一百零四年,不得了,正好五十年啊!而且四月十八日更逢「大目降·新化ing」春季號(第三期)即將發行,當然不容錯過這個絕佳時機,於是親自執筆,在「歷史光廊」版頁撰述「新化菜市場大火五十年囉!」

 

以下為該文全文:

新化菜市場大火五十年囉!

  五六十歲以上的鄉親,對於新化零售市場曾經發生大火災,應該還有印象,只是年代久遠,已說不出確切的時間。

  民國五十四年四月十八日(星期日)上午,市場一隅竄出火苗,由於市場的梁柱和隔間都是木頭結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幸好發生在白天,民眾與店家來得及疏散,並未犧牲人命,僅有財物損失。

  依據聯合報資深記者曾柏榮報導:新化鎮公所於火災隔日推派民政課長湯德順,慰問救火受傷的消防隊員楊昆福及東榮里里長陳阿條。同年七月十二日,公所發放救濟金,全燒者六十九戶,每戶八百元,半燒五十一戶,每戶四百元,共計七萬五千六百元。

  曾記者還報導,大火燒去的全是老舊木造建築物,而近在咫尺的新建水泥建物內十四間店鋪,則損失輕微。火災後,零售攤戶次日起零星分散營業,如豬肉、冷熱飲食、日用百貨、雜貨業等,即利用市場附近空地、大排水溝上(已經加蓋)及信義街營業;山產及青果業則移到新化牛市場,至於鮮魚及蔬菜業,因攤位未遭祝融,仍在原地做生意。

  非常感謝曾柏榮記者提供當年的新聞報導,以及他珍藏了五十年未公開的照片,讓我們得以窺見半世紀前的火場與警民合作奮力救災的景象。

 

歷史抽絲剝繭

  筆者追索五十年前新化菜市場火災,得到額外的收穫,順便記上一筆。

  老鄉親常說:「昔時,新化菜市場南邊有一條大排水溝,後來加了蓋。」

  沒錯,排水溝目前還在,只是加了蓋,上面可以行走,也可以行駛腳踏車、機車。加了蓋以後,市場南緣,如「里長茶葉蛋」及其以西的店鋪,建物基礎的一部分甚至延伸到大排水溝上面。

  那麼排水溝何時加蓋的呢?推測應該是菜市場面向中正路(市場正門)的店鋪,於民國五十二年改建鋼筋水泥樓房的時候,順便施工整理加蓋的。

  依照曾柏榮記者描述,這民國五十二年竣工的新式店面,在民國五十四年火災時,有效抵禦了祝融肆略!而大排水溝加了蓋,亦有助於民眾逃生及灌救行動。

  曾記者還提到:「火災後,攤戶次日起零星分散營業,山產及青果業移到新化牛市場。」

  牛市場就是新化牛墟,在建國街,當時應該已經沒有牛隻交易,空地正好容納火災後的山產青果業。民國五十六年,鎮長王教本將新化牛墟改建為「山產市場」,六十九年更名為「新化果菜市場」。

  所以,也可說,新化菜市場的火災,催生了新化果菜市場。

消防人員正以強力水柱滅火消防人員正以強力水柱滅火

火場內部烈焰熊熊火場內部烈焰熊熊 

加蓋大排水溝上由西向東拍照的救火現場加蓋大排水溝上由西向東拍照的救火現場 

由市場外面東南角救火由市場外面東南角救火 

災後的飲食攤在廢墟中繼續營業,食客依然熱情捧場災後的飲食攤在廢墟中繼續營業,食客依然熱情捧場 

民國五十二年改建完成的鋼筋水泥店鋪,在民國五十四年大火中損失輕微民國五十二年改建完成的鋼筋水泥店鋪,在民國五十四年大火中損失輕微 

今日的市場正面,是民國九十年為了保留老街而仿照老街建築立面所做的修改,建築物本體仍然是民國五十二年興建的三層樓房店鋪(施進發)  今日的市場正面,是民國九十年為了保留老街而仿照老街建築立面所做的修改,建築物本體仍然是民國五十二年興建的三層樓房店鋪

 

arrow
arrow

    zin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