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沖萃取是目前沖煮咖啡最經濟、普遍而簡便的方法,雖然可以調控的元素很多,但先不考慮太複雜,僅就著網路影片或在咖啡店看著吧檯手的動作模仿學習,很快便能上手。

  以下是我對於手沖咖啡的體驗和心得,若讀者有不同主張,我同意您的主張完全正確,絕不與您爭辯。

一、基本認知

1.水溫:溫度高,萃取率高。攝氏80度到90幾度都有人採用,我喜歡90度左右,算是偏愛高溫的吧檯手。

2.水質:硬水沖煮比較濃稠,但口感粗澀偏苦;純水(RO)沖煮的咖啡,在口腔中流動性佳,酸和甜表現得很清楚,卻嫌空洞不夠豐富。若能採用濾水器降低雜質,並適當軟化,除去水中的鎂和鈣,對於咖啡的品嘗是有正面幫助的。

3.咖啡豆研磨度:細研磨後萃取率較高,但負面風味容易顯現出來,而且細粉過多會阻塞濾紙的孔隙,使得萃取不順暢;研磨過粗則會萃取不足,風味難以展現,也比較浪費咖啡粉。我通常採取小飛鷹三號半到四號半,或採取大飛馬三號半到四號。每一台磨豆機的研磨表現必然不一樣,儘管相同品牌相同型號,研磨成品還是有差異。初次使用磨豆機可先採目視法,模擬一般砂糖(不是細砂糖)的粗細來研磨,再依自己的好惡逐步調整。淺烘焙的咖啡豆由於結構緊密,沖泡萃取率偏低,研磨的時候不妨調細一點。

4.粉水比例:手沖萃取的粉水比例不是直線式的,比如說以20g粉沖煮200cc,粉水比例為110。若想沖煮400cc,咖啡粉並不需要40g,依照我的經驗,用35g咖啡粉即可沖出類似的濃度。

二、萃取

1.選用濾杯濾紙,並適當摺好濾紙:附圖是兩種最常見的樹脂濾杯,分別為梯形三孔濾杯和圓錐形單孔濾杯。所需搭配的濾紙擺放在濾杯旁,摺紙()方式亦如附圖。當然濾杯的材質、型制不只這樣,偏好因人而異,至於要不要摺紙也各有見地。我選擇摺紙,我認為這樣比較能達到紙與濾杯的密貼。

濾杯與濾紙.jpg

2.濾紙濾杯先以熱水溫潤:需不需要做這個動作見仁見智,我是會做的,主要目的在使濾紙緊貼濾杯,並降低濾紙的紙漿味道。我目前使用樹脂濾杯,溫杯的作用不大,但若是陶瓷或玻璃濾杯,溫杯有助於維持沖煮初期的水溫,尤其在冬天或冷氣強的室內。

3.倒入咖啡粉並略加整平:粉面水平不傾斜,注水的時候比較不會向低處漫流,必要的話還可以在中央挖個小凹洞(不須太深太大),有助於下一階段注水悶蒸。

4.悶蒸:注水初始階段,把咖啡粉輕巧浸潤就停水,這稱為悶蒸或預浸,若是咖啡粉夠新鮮,禁錮在組織裡的豐富二氧化碳遇到熱水後會猛烈排放出來,然後把濕潤的粉堆鼓脹起來,這是判斷咖啡豆新鮮與否的參考指標,而且二氧化碳撐起的寬鬆間隙和濕潤通道,對於下階段水流通過與芳香物質的溶出助益甚大。需悶蒸多久呢?因人而異,五秒、十秒、三十秒、四十秒都有,不妨自己體驗決定。悶蒸是必要的嗎?不盡然,有人不習慣悶蒸,但我習於悶蒸。

5.注水:悶蒸後第一階段的注水,動作宜輕、水量宜少,自中央向外繞圈,繞到半徑的一半再往內繞,接著再向外,水量略增,範圍比第一次擴大。如此往復,每次都增加一些水量並擴大注水範圍,水柱盡量垂直向下。但要留意濾杯邊緣約一公分左右不要沖水,以便保持一層粉牆,粉牆可以阻止未盡到萃取責任的熱水漫流出去,也可以適當過濾中央部分過度萃取的負面風味。隨著注水進程和加大水量,濾杯內的水粉混合物逐漸增高。注水的後段接近目標萃取量,即可把水柱繞回中央,以較大的水量作最後沖水,然後停水,等萃取咖啡液足夠了,立即將濾杯移走。前段萃取的咖啡較濃,後段較稀,所以壺中咖啡,底層濃稠上層稀薄,宜將咖啡壺搖晃,使咖啡湯汁均勻了再倒出來享用。

手沖咖啡步驟圖.jpg

6.斷水:沖煮過程短暫停止注水稱為斷水,廣義的說,初始的悶蒸也算斷水。斷水的用意有三:第一、拉長總沖煮時程,可以提高濃稠度;第二、不小心注水過多,停下來稍候;第三、讓前段溶出的芳香物先滴落壺中,能確保好物質的最大值。斷水的使用必須謹慎,不宜太多次,時間也不宜太長。斷水要領是先沖到中高水位停水,靜候水位降到四方之一處再恢復注水。我除了前期悶蒸以外,通常不再斷水,對於部分中淺度烘焙的咖啡豆,會在中後段斷水一次。我寧願用較多的咖啡粉量來營造好風味,不依賴斷水增加濃度。

操作過程請參考以下新化老街咖啡製作的「手沖咖啡演示」影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infa 的頭像
    zinfa

    zinfa@新化老街咖啡

    zin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